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跋子瞻和陶诗

黄庭坚 黄庭坚〔宋代〕

子瞻谪岭南,时宰欲杀之。
饱吃惠州饭,细和渊明诗。
彭泽千载人,东坡百世士。
出处虽不同,风味乃相似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苏子瞻被贬官到岭南,当宰相的想要把他杀死。
他饱吃了惠州的饭,又认真地和了渊明的诗。
陶彭泽是千古不朽的人物,苏东坡也是百代传名的贤士。
苏的出仕与陶的归隐,情况虽有不同,但两人的风格和情味,却是多么相似啊。

注释
跋(bá):文体的一种,多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。
子瞻:即苏轼,字子瞻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
和陶诗:和陶渊明的诗。
岭南:地区名,指五岭以南地区。
时宰:当时的执政者,指章惇。
饱吃惠州饭:哲宗绍圣元年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建中靖国元年(1101年),苏轼病逝常州。崇宁元年(1102年),诗人知太平州,九天即被罢官。当时赵挺之为相,仇视诗人,欲置之死地。诗人联系自身遭遇,写下这首诗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霍松林著.宋诗举要: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5.06:第160-161页

赏析

  诗题“跋”字表示诗人对苏轼的尊敬。首二句“子瞻谪岭南,时宰欲杀之。”分量极重,也切合事实。“时宰”章悖贬东坡于惠州,自以为东坡在那里既无自由,又不服水土,必死无疑。孰料东坡泰然处之。诗人平淡中概括了苏轼先贬惠州,再贬儋州,已至天涯海角之绝地的经历。“时宰欲杀之”五字,有回拦横截之力,写出诗人对执政者妒能嫉贤、残酷打击的无比愤慨。尤其用一“欲”字点出其用心之狠,而为苏轼抱无尽之同情。状况如此沦落,诗人再用“饱吃饭”与“细和诗”两个生活细节,生动而具体地再现了苏轼超迈洒脱的精神境界。前两句用力之重,恰恰成为后二句的铺垫,造出跌宕悬殊的强烈效果。

  “饱吃惠州饭,细和渊明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跋子瞻和陶诗》是一首五言古诗。诗的首联描写苏轼的遭遇,赞他的胸怀人品;颔联续写苏轼的高尚人品、旷达的胸襟;颈联和尾联以陶渊明的人品来比喻苏轼。全诗语言平淡,感情真挚,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无限悼念与贬谪的无法排遣的苦闷,具有“平淡而山高水深”的诗格。

黄庭坚

黄庭坚

黄庭坚(1045-1105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 2547篇诗文  558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明妃曲二首

王安石 王安石〔宋代〕

明妃初出汉宫时,泪湿春风鬓角垂。(鬓角 一作:鬓脚)
低徊顾影无颜色,尚得君王不自持。
归来却怪丹青手,入眼平生几曾有;
意态由来画不成,当时枉杀毛延寿。
一去心知更不归,可怜着尽汉宫衣;
寄声欲问塞南事,只有年年鸿雁飞。
家人万里传消息,好在毡城莫相忆;
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,人生失意无南北。

明妃初嫁与胡儿,毡车百两皆胡姬。
含情欲语独无处,传与琵琶心自知。
黄金杆拨春风手,弹看飞鸿劝胡酒。
汉宫侍女暗垂泪,沙上行人却回首。
汉恩自浅胡恩深,人生乐在相知心。
可怜青冢已芜没,尚有哀弦留至今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古人谈读书

朱熹 朱熹〔宋代〕

  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(出自《论语》)

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(来自朱熹)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水调歌头·舟次扬州和人韵

辛弃疾 辛弃疾〔宋代〕

落日塞尘起,胡骑猎清秋。汉家组练十万,列舰耸层楼。谁道投鞭飞渡,忆昔鸣髇血污,风雨佛狸愁。季子正年少,匹马黑貂裘。
今老矣,搔白首,过扬州。倦游欲去江上,手种橘千头。二客东南名胜,万卷诗书事业,尝试与君谋。莫射南山虎,直觅富民侯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