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露水很重,石坛像被水清洗过一样,高大的树木环绕在苍茫的雾气之中。缑山上曾有王子乔吹笙跨鹤在这里成仙。不禁要问,那云端之上的嵩山与少室山,历经沧桑,老眼阅尽古今,这夜晚的欢乐又能有几人传颂?浩渺宇宙之中人最终都会走向坟墓,城池更迭,转眼又是千年。
此刻,我衣襟飘飘,端着酒杯,沐浴着清风与明月。王子乔啊,愿为你痛饮,留下来看看我们喝醉了颠狂的样子。遥望那遥远朦胧的白云青山,银河横贯天空,仿佛能长袖一挥,在这广阔天地间自由回旋。我举起手,告别这浮华尘世,自称为酒中的仙人,逍遥自在。
注释
水调歌头:词牌名,又名“元会曲”“凯歌”“台城游”等。上下
这首词是金宣宗元光二年(1223)元好问避兵河南时作。此时诗人生活动荡流离,家国危难,又值此漫漫长夜,酒入愁肠,忆今追往,不禁有无穷今古之叹。
参考资料:完善
这首词上阕起笔轻触秋之画卷,秋色与秋景交织间,自有一股苍茫凉意。诗人独立高台,秋风拂面,远眺苍烟缭绕中挺立的古木参天,不自觉地涌上一种暮色高远的秋意来。援引“缑山七月笙鹤”之典,既映照了缑山仙境之美,撩拨起词人心底的游仙遐想,又寓含了世事沧桑、感慨万千的深意。“宇宙一丘土,城郭又千年”,此句巧妙构建了时间与空间的宏大对比,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、壮志难酬的无奈,乱世之中,唯有喟叹今昔迥异,物是人非。
下阕转而抒发诗人对古人高风亮节的无限敬仰,以一份超脱淡然的心态拥抱人生。效仿古人“一箪食,一瓢饮”的简朴生活,此处以“襟”量风,“片”载月,构思新奇,别具匠心。月下风前,举
庚辰六月,游玉华谷,回过少姨庙,壁间得古仙词,同希颜、钦叔谱词中语,为之赋仙人词,今载于此。又题:知音者无惜留迹。
云山有宫阙,浩荡玉华秋。何年鸑鷟同侣,清梦入真游。细看诗中元鼎,似道区区东井,冠带事昆丘。坏壁涴风雨,醉墨失蛟虬。
问诗仙,缘底事,愧幽州?知音定在何许,此语为谁留?世外青天明月,世上红尘白日,我亦厌嚣湫。一笑拂衣去,嵩顶坐垂钩。
泰和中,西州士人家女阿金,姿色绝妙。其家欲得佳婿,使女自择。同郡某郎独华腴,且以文采风流自名。女欲得之,尝见郎墙头数语而去。他日又约於城南,郎以事不果来,其后从兄官陕右,女家不能待,乃许他姓。女郁郁不自聊,竟用是得疾,去大归二三日而死。又数年,郎仕驰驿过家,先通殷勤者持冥钱告女墓云,郎今年归,女知之耶,闻者悲之。此州有元魏离宫,在河中潬,士人月夜踏歌和云,魏拔来,野花开。故予作金娘怨,用杨白花故事。词云,含情出户娇无力,拾得杨花泪沾臆。春去秋来双燕子,愿衔杨花入窠里。郎中朝贵游,不欲斥其名,借古语之道。读者当以意晓云。骨化形销,丹诚不泯,因风委露,犹托清尘,是崔娘书词,事见元相国传奇。
墙头红杏粉光匀。 宋东邻。 见郎频。 肠断城南,消息未全真。 拾得杨花双泪落,江水阔,年年燕语新。
见说金娘埋恨处。蒺藜沙,草不尽,离魂一只鸳鸯去,寂寞谁亲。 惟有因风,委露托清尘。 月下哀歌宫殿古,暮云合,遥山入翠颦。